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

投資中國大陸樓的思考邏輯

 這兩天,有blog讀者,透過Facebook PM查詢問題,關於投資大陸樓及泰國樓的事情。問及是否能成功出租,問及租金多少,其實我只能代表單一例子,不能代表一個普遍趨勢。投資與否,真的看個人的風險承受,凡事沒有完美,風險越高,回報越高,投放金額大,回報的absolute amount 也越大。

 

最重要了解風險,管理風險,平衡風險,免得他日後悔,也不要說道聽塗說,也不要說是經紀/朋友誤導。自己的投資決定,自己負責。

 

以下是我對於投資大陸樓/海外樓的思考邏輯。

 

1.     先處理好香港的居所,之後考慮其他地方的物業投資。(準備出走的例外)

2.     對於我來說,中國大陸不是外地,因為憑着香港回港證,可自由出入,停留沒有限制。

3.     香港樓相對中國及泰國容易出租,容易出售,不要被香港的模式影響,期望相同模式在中國及泰國同樣出現。先調整期望。

4.     以我閱讀調查報告所得,租務回報在泰國曼谷相對中國及香港為高。

5.     以下是一個普遍性的理解,並不是絕對性。a. 大陸公寓,比大陸住宅租務回報為高 b. 泰國曼谷公寓租務回報比香港住宅租務回報為高。(這都是一個普遍性概念,最終回報率如何,要看選的區域,樓宇,買入價,及當時的市場經濟狀況)一切都是可變的機率。過去的統計數字,未必能夠反映未來,例如三年前誰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次疫情的衝擊吧。

 

讀者似乎希望投資大灣區物業,以下幾條問題讓他可以思考一下:

1.     投資目的,自住?出租?

2.     是否了解清楚住宅及公寓的分別?

3.     嘗試列出購買住宅的好處及壞處.

4.     嘗試列出購買公寓的好處及壞處.

5.     定立投資額,不能過於進取,現在收緊按揭,未必能做到借貸,要有全付的準備。

6.     根據投資額,再選定城市、區域、項目、面積、方向、間隔,一步一步細分下去。

 

我覺得最重要一點是定立投資額,免得失去預算,定立投資額已經大大收窄可選的範圍。

 

希望上面的思考邏輯可以幫到這位讀者,邁向前一步,之後關於地區發展機遇,政策風險,又是深入的課題了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中伏了

  我中伏了 話說同一個星期收到兩個Offer 。 第一個Offer,長工,一星期後上班。 第二個Offer,五個月替工,代產假,一個月後上班。 正直的我,接受了第一個Offer之後就拒絕了第二個Offer,免得為第二間公司帶來麻煩。結果正直的我,自己吃虧,有苦自己知。 第一份工...